张先生把该项目全权委托给了一家光伏总承包公司,该公司承担了从项目立项设计、设备采购安装、并网申请以及后续维护等全部事宜。
因为除了业内人士和光伏爱好者,真的没有谁会去研究谁家的组件好,谁家的逆变器不错,哪个EPC更靠谱,除了电网验收最后并网发电,整个过程中几乎都没有第三方来监督,工程质量如何?系统质量如何?价格是否真的合理?这一切都没人来告诉用户,用户也无从得知,仅能从网站或者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口中略知一二峰会呼吁应该抓好光伏产品的质量管理,现在国内的一些光伏制造企业卖给国外的产品质量就很好,卖给国内的产品就差些。
报告认为,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还处在初级阶段,项目开发建设运营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较多,如何体现各方权责利,尤其是电流和现金流如何流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9月11日,与会专家在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表示。并网不等于消纳,并网不代表颗粒全收,现在一些地方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融资的成熟商业模式尚未建立本届峰会同步发布的《中国光伏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全球新能源融资总额为2530亿美元,中国以614亿美元居于全球首位,而其中光伏产业贡献巨大,投资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但是光伏电站建设的前期投资巨大,非常考验企业的融资能力,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阵营在融资能力和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民企则相对处于劣势。
面向平价电力的技术路线图相关专家认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特别是个人光伏发电改变了能源生产的方式和运行体系,并网难的问题现在基本上解决,备案制已经在各地落实,补贴也在逐步发放,我国光伏发电的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现在市一级政府出台光伏发电扶持政策的越来越多,只要把每一项政策扎实落地,现存的一些问题会逐步解决。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分布式光伏市场投融资的主要障碍是:国家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日益重视与金融支持严重脱节;具有竞争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与金融的市场化运作不相匹配;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的能源供应形式与传统单一金融手段不相适应。群星汇聚,光伏产业强势崛起经济的每一次起跳,无不源于一个产业的崛起;产业的每一次飞跃,无不源于一个个大项目的带动。
在全国光伏产业发展困境中,合肥逆势飞扬,一路飙行;借风发展,顺势而上。招大引强,光伏发展马力强劲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这是合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近日,江苏林洋电子又与合肥经开区达成投资意向,注册资本1亿元从事地面、分布式、家庭光伏小系统的开发生产,瞄准应用市场。6月11日,市政府与中利科技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市政务中心举行,中利科技集团一期投资10亿元,将在巢湖开发建设100兆瓦光伏电站,力争在2014年底前完成并网发电。
特别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加速集聚,形成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光伏电站等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把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将合肥市打造成为全国光伏应用第一城。
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环巢湖生态治理等,结合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动新能源在乡村示范应用。今年,又有一批明星企业加入合肥光伏大军,成为推动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中南光电,合肥本土又一明星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超10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超5000万美元。针对太阳能光伏电站投入大、收益期长、收益相对固定的特点,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吸引外部投资和民间资本,积极探索实行资产证券化、引进金融租赁等商业模式。
太阳能光伏产业,正是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代表,呈现加速腾飞之势。示范应用,光伏产业动力十足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应用,反过来,应用为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市长张庆军指出,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合肥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将认真借鉴先发地区、先进企业发展光伏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光伏企业的引进和壮大,通过大胆创新,狠抓示范应用,促进合肥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同时,中利科技集团在未来5年拟在合肥投资超过100亿元,建设太阳能光伏电站。
林洋电子的加盟意味着又一家上市公司将落户合肥,为合肥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生力量。目前,合肥市现有从事光伏生产的企业30余家,其中龙头企业8家,初步形成了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的光伏产业链,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中南光电、通威太阳能等光伏企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相继加大技术改造和投资力度,全面恢复和扩大产能。在光伏大鳄纷纷抢滩合肥的同时,本土企业也在加速崛起。
2010年,海润光伏合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7月正式投产;2011年,晶澳太阳能签约落户合肥,2012年2月,投资额高达135亿元的合肥晶澳太阳能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去年9月,四川通威集团接收合肥赛维,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实现投产运营,并将订单签到了年底。发展初期,合肥面对发展难题,坚定不移走出去,借光发展。要抓好企业技术升级,引进储能项目,完善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表示,合肥倾力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太阳能产业群星汇聚,星光璀璨;甘肃、新疆、三峡合肥太阳能光伏开疆拓土,借光发展;光伏下乡扶贫、屋顶电站、渔光互补以应用促发展,合肥成绩斐然。一手抓应用,一手抓生产,合肥市发展光伏产业坚持两条腿走路,充分利用自身光伏产业的基础,通过政府推动、拓展西部市场、加大示范应用力度,实现产能释放,拉动光伏企业发展,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腾飞。
201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四次带领本地企业到西部寻求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走出去的同时,合肥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自身,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光伏应用的样板工程。
除此之外,京东方、正泰、中电科等企业也分别在合肥市注册新能源子公司,瞄准太阳能光伏领域。上半年,市经信委还邀请信义玻璃、正泰、48所等企业来肥考察投资,并专程赴江苏常熟、嘉兴等地进行招商,为做大做强合肥光伏产业招兵买马。
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合肥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示范区。今年2月23日,在高新区合肥荣事达三洋二工厂,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合肥荣事达三洋屋面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为18个示范区中首个并网发电的项目;去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下乡扶贫工程,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充分利用滩涂、鱼塘及农业设施,光伏大棚、渔光互补等新的应用方式也在摸索中。
对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合肥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是这一制高点。阳光电源,合肥本土成长起来的光伏企业,于2011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诞生,并迅速成为资本市场最为耀眼的投资明星,截至去年底,其逆变器全球累计出货量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在全国光伏产业回暖的大环境下,合肥更是紧紧把握机会、加速前行。据了解,林洋电子最早以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名义于2006年12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截至今年6月30日,该公司光伏系列产品实现主营收入8108万元,占其上半年收入的9.61%,主营利润1298万元,毛利率16.01%。
今年,中利集团、林洋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签约落户合肥市,必将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助推合肥早日打造光伏三峡。2011年以来,针对光伏行业出现的特殊情况,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确定光伏产业的借光发展战略。
目前合肥市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逆变器产能已达8GW,1~7月实现产值128.3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4.5%,已成为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光伏生产基地。智能制造、语音技术、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合肥矢志打造十大重点产业,绘就十全十美的宏伟画卷
去年8月,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一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合肥高新区榜上有名,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示范区。走出去的同时,合肥迅速将目光投向了自身,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光伏应用的样板工程。
围绕美好乡村建设、环巢湖生态治理等,结合农村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大力推动新能源在乡村示范应用。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太阳能产业群星汇聚,星光璀璨;甘肃、新疆、三峡合肥太阳能光伏开疆拓土,借光发展;光伏下乡扶贫、屋顶电站、渔光互补以应用促发展,合肥成绩斐然。在全国光伏产业发展困境中,合肥逆势飞扬,一路飙行;借风发展,顺势而上。市长张庆军指出,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合肥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我们将认真借鉴先发地区、先进企业发展光伏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不懈地抓好光伏企业的引进和壮大,通过大胆创新,狠抓示范应用,促进合肥市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2月23日,在高新区合肥荣事达三洋二工厂,由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合肥荣事达三洋屋面光伏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成为18个示范区中首个并网发电的项目;去年,合肥在全国率先启动光伏下乡扶贫工程,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充分利用滩涂、鱼塘及农业设施,光伏大棚、渔光互补等新的应用方式也在摸索中。201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四次带领本地企业到西部寻求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
放眼长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方向、是趋势,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对此充满信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存荣表示,合肥倾力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文章,走上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2010年,海润光伏合肥一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7月正式投产;2011年,晶澳太阳能签约落户合肥,2012年2月,投资额高达135亿元的合肥晶澳太阳能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去年9月,四川通威集团接收合肥赛维,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实现投产运营,并将订单签到了年底。招大引强,光伏发展马力强劲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打造大产业、推动大发展,这是合肥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